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宁大博士,2个月“甩肉”48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09:27:00    

小刘正在健身。

“这确定是我们的‘胖子博士’吗?”新学期刚开学,宁波大学00后硕博生小刘一亮相,就在同学群里投下了一枚“震撼弹”——两个多月,他从104公斤狂减至80公斤,整个人脱胎换骨!

时间拨回几个月前。深夜的实验楼刚熄灯,小刘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来,又一次习惯性地走向夜市最熟悉的炸串摊。读硕博以来,熬夜、压力大、吃夜宵成了他的日常。1米66的身高,体重却常年“稳坐”104公斤。

“那时候走几步就浑身是汗,晚上睡觉总觉得喉咙被堵着,呼吸都费劲。”更扎心的是那些无孔不入的“小尴尬”:本科军训时军装扣不上,俯卧撑一个都做不起来,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练刺杀操。“别人多看我一眼,我就觉得他们在议论我的体重。”

他不是没试过减肥,大一时办健身年卡,总共去了不到十次;大二送外卖骑自行车瘦过10多公斤,考研期间又全部反弹。“每次失败,都更沮丧一点。”小刘苦笑道。

转机发生在今年六月。

一天中午,室友冲进宿舍:“学校搞轻食计划,走,报名去!”原来,当天江北区“国家喊你来减重”活动走进宁波大学,现场多位医学专家、健身达人等齐聚一堂,为高校学子提供全方位的体重管理支持。半推半就之下,小刘跟着去了校医院。

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改写他生活的起点。

体检报告上的数字,让他沉默了。尽管早有预料,但每一项指标都在发出警报。“你的身体已经在超负荷运转了。”营养师的话犀利却充满力量,“只要你愿意跟着计划走,两个月一定能看到改变!”

这场蜕变从一开始就充满“科学味”。60名参与者被分成4组,每人配备专属营养师和运动顾问。每天一睁眼,小刘就会收到小程序推送的当日饮食方案,还要拍下每一餐上传打卡。

“早餐两个鸡蛋加无糖豆浆,午餐糙米饭配清蒸鱼和西蓝花,晚餐类似但主食换玉米……”说起菜单,他倒背如流。最让他受益的是“细嚼慢咽”训练——“营养师要求每顿饭必须吃满30分钟,一开始真的煎熬,以前我五分钟就能扒完一碗饭。”

改变来得比想象中更快。第二天站上体重秤,直接掉了1.5公斤!第十天,这个数字变成了4公斤。“这次真的找对方法了!”

由于体重基数大,前期完全没安排运动。“营养师说先让身体适应新饮食节奏,贸然运动容易伤膝盖。”直到六月底,体重降至95公斤时,小刘才开启运动模式。每天下午五点后,实验室隔壁的健身房总会出现他的身影——半小时跑步机爬坡,加一小时力量训练。“师兄们特别热心,总是来教我动作,给我打气。”

“国家喊你来减重”活动走进高校。

减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体重降到85公斤时,他卡住了。“整整一周,纹丝不动。”就在快要泄气时,营养师为他制订了新方案:轻断食。每周两天,午餐只吃半根玉米、一根黄瓜和一小份鸡胸肉,晚餐是番茄配脱脂牛奶。“说实话那两天确实饿,但看着体重又开始往下走,什么都值了。”

如今的小刘,整个人焕发着“轻盈”的光彩。他笑着展示1升大水壶:“每天喝三壶,彻底告别了冰饮料。”学校食堂新开的减脂窗口成了他的最爱,“再不用天天自己搭配了,食堂阿姨都认识我了。”

“这次能成功,最关键的是科学指导和全程陪伴。”小刘感慨道,“有人帮你规划,有人监督打卡,遇到困难随时有专业方案支援。”他常跟同学分享心得:“别盲目节食,要找科学方法,饮食慢慢减,运动慢慢加。”

两个月,24公斤,不是终点。小刘的下一个目标是将BMI降到正常范围:“这次我有信心,因为我终于掌握了健康生活的密码。”

夜幕降临,小刘再次走出实验楼。但这一次,他没有走向夜市,而是拎着水壶,朝着操场的跑道奔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