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点的荧幕亮起,潍坊的烟火气透过电视屏幕袅袅钻入鼻腔。8月25日19:00,央视财经频道(CCTV2)黄金时段《生财有道》栏目《最美家乡味》系列节目正式拉开帷幕。该系列第一阶段共十集节目,其中潍坊占三集,首集于25日重磅推出,带领全国观众走进这座城市的味觉原乡。
镜头穿梭于街巷灶火之间,将潍坊的晨昏百味,揉成一幅可感可闻的生动长卷——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多惊喜,仍在路上。
烟火在山海,至味在家乡
火烧,一定要吃现掏炉的,这几乎是每个潍坊人的执念。刚出炉的肉火烧滋滋作响,金黄的脆皮微微鼓起,咬开的刹那,滚烫的鲜香涌出,油气瞬间漫过舌尖,叫醒了每一个沉睡的味蕾。吃烫得冒油的火烧要先咬小口“吹热气”,是无需思考的肌肉记忆,也是潍坊人晨光里的仪式感。
老滋味藏在时光的缝隙里
朝天锅的高汤翻涌着清代市集的吆喝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执勺而立,舀起的何止是肉骨精华,更是潍县大集锅口朝天的百年光景。老街坊围坐锅边,自称“锅友”的食客们相视而笑,饼卷万物,卷的是天地百味,更是剪不断的乡缘。
市井烟火,最抚凡人心
而比起老汤的醇厚,更滚烫的是市井间的人情。调料舍得放,情份更舍得给,在西园街的烟火里,藏着人与人之间最淳朴的情谊。两公里的老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挤满了美食铺,早晚都飘着香气。芥末鸡的清爽、脂饼的咸香,炸货的焦脆,交织着老板招呼熟客、街坊端着茶碗笑谈的市井交响。在这最寻常的巷陌里,藏着最不凡的人间至味。
风筝有线,乡愁有痕
家乡的味道是刻进基因的密码,家乡的风物是写在大地上的乡愁。潍坊的风筝不只是玩具,还藏着古代军事的智慧,载着曹雪芹笔下的文化渊源,甚至还跟着天宫二号去过太空。龙头蜈蚣风筝节节攀升,吟唱着游子归乡的序曲;无风也能滑翔的盘鹰,翅膀上载着“紧收线、轻柔放”的人生哲学。将思念扎进竹篾,用春风寄给远方,潍坊的风筝从来不是简单的纸鸢,是牵着乡愁的线。
味蕾深处是故乡
时光将味道烙在我们的味蕾上,长成一生都无法重置的密码锁。一草一木,一餐一饭,都是解开乡愁的密钥。味道的标尺从来不在奢华的美食手册里,而在童年清晨的第一口焦香里,在异乡夜梦里反复描摹的街巷气息里。我们穷尽一生追求的星辰大海,原来早已藏在故乡的晨雾中——那熨帖肠胃的一餐一饭,那缭绕市井的烟火人间,那根看不见却挣不断的风筝线。所谓乡愁,不过是舌尖先于心脏抵达了故乡。
看完节目你是否也想起了家乡的味道?欢迎回潍坊,穿街走巷尝一口刚出炉的火烧,感受山海之间的淳朴与温暖,味蕾会带你,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味至浓时即家乡!
我们在潍坊,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