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电-第1眼TV
5月10日中午1点37分,首单渝浙“新三样”出海直通车,从位于沙坪坝区的兴隆场编组站启程。一批“重庆造”新能源汽车,搭乘这趟X9566次多式联运班列出发,约40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港口,再出口海外。
此次开行,标志着渝浙两地联合推出的“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机制正式运行。
所谓“新三样”,是指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目前,“渝车出海”可以通过长江水运、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方式销往海外。为进一步畅通出海大通道,重庆海事局与宁波海事局日前在渝签署《“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合作备忘录》,两地海事部门全面建立起“新三样”海运出口领域的协同监管与服务保障机制,实行联合查验、标准互认。
今后,“新三样”货物经渝甬通道运抵宁波后,全程“不开箱”“免查验”,直接装船发往海外,相较以往时间、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有物流公司企业算了一笔账:过去从重庆运到宁波,每次要耽误2-3天,还要额外支付装箱费、仓储费。新模式下,平均每箱将节省费用约3000元。
据了解,通过统一危险货物装箱标准,以及远程联合查验,减少铁转水的装箱环节,渝甬线路出海的集装箱国内物流成本每箱降低约80%,出口申报时间压缩40%以上。未来,双方将以“直通车”服务为起点,进一步拓展智慧监管、绿色航运等合作领域,为“新三样”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供应链提供“海事最优解”。
作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重要联结点,重庆是西部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光伏组件出口集聚区,宁波舟山港则是全球第一大港,承担着长三角及长江中上游地区60%以上的“新三样”海运出口业务。作为重庆东西南北四向通道之一的渝甬班列,依托蓬勃发展的“新三样”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也为以“渝车出海”为代表的重庆进出口贸易,增添了一抹新亮色。
新闻多一点:渝浙“新三样”出海,是怎么“快”起来的?
从标准、查验、通关、信息四个维度,聚焦渝甬两地“新三样”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协同监管:
统一标准,筑牢安全底线。两地海事共同制定联合查验程序和标准,确保两地执法尺度一致、结果互认。
联合查验,前置监管关口。将海事开箱查验环节前置到物流运输开始之前,通过现场查验和信息化手段远程监管,指导企业一次装箱到位。
服务升级,优化营商环境。配套“离场免检”政策,装箱地完成装箱查验,原则上中途不再开箱检查,实现“全程不开箱,下车即上船”,大幅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信息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实时信息交换机制,联合查验问题及整改结果同步通报两地海事,确保监管全流程可跟踪、可追溯。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富治平 穆黎一)
原稿点击:出发!首单渝浙“新三样”出海直通车启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