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靶器官靶细胞是什么意思(《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1 09:07:33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内分泌系统(The endocrine system)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

同时它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中文名

内分泌系统

外文名

The endocrine system

性质

生物

性质

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

介绍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泡状,不具排送分泌物的导管,毛细血管丰富。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分泌含氨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激素有关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类固醇激素有关的丰富的滑面内质网,但不形成分泌颗粒;线粒体较多,其嵴多呈管状;胞质内还有较多的脂滴,其中的胆固醇等为合成激素的原料。

每种激素作用于一定器官或器官内的某类细胞,称为激素的靶器官(target organ)或靶细胞(target cell)。靶细胞具有与相应激素相结合的受体,受体与相应激素结合后产生效应。含氮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质膜上,而类固醇激素受体一般位于靶细胞的胞质内。

许多器官虽非内分泌腺体。但含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或细胞,例如脑(内腓肽、胃泌素,释放因子等),肝(血管紧素原,25羟化成骨固醇等),肾脏(肾素,前列腺素,1,25羟成骨固醇等)等。同一种激素可以在不同组织或器官合成,如生长抑素(下丘脑、胰岛、胃肠等),多肽性生长因子(神经系统、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生理学方面关系密切,例如下丘脑中部即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等,沿轴突贮存于垂体后叶。鸦片多肽既作用于神经系统(属神经递质性质),又作用于垂体(属激素性质)。二者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又互相影响和协调,例如保持血糖稳定的机制中,即有内分泌方面的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作用,也有神经系统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参与。所以只有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正常时,才能使机体内环境维持最佳状态。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激素

激素的调节

为了保持机体内主要激素间的平衡,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有一套复杂系统。激素一般以相对恒定速度(如甲状腺素)或一定节律(如皮质醇,性激素)释放,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激素的基础性分泌,也由传感器监测和调节激素水平。反馈调节系统是内分泌系统中的重要自我调节机制,图6-1-1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经过下丘脑,垂体到达外周腺体,由靶细胞发挥生理效应,其中任何一段均受正或负反馈调节的控制。

激素的传输

肽类激素在循环中主要呈游离形式,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除醛固醇酮外)均与高亲和力的特异血浆蛋白结合,仅少量(约1-10%)呈有生物活笥的游离状态。这种对结合与游离比例控制可以辅助性地调节腺体功能,既可以调节生物活性,又可以调节半衰期。

激素与受体

激素需与特异的受体结合以启动其生理活性。不同激素可有不同的过程;多肽激素和儿茶酚胺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通过对基因的影响发挥其生物效应;胰岛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共同进入细胞内形成胰体素-受体复合物,再与第二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为特异性的,并且是可逆性的,符合质量与作用定律。

甲状腺

甲状腺位于气管上端的两侧,呈蝴蝶形。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峡部横跨第二、三气管软骨的前方,正常人在吞咽时甲状腺随喉上下移动。甲状腺的前面仅有少数肌肉和筋膜覆盖,故稍肿大时可在体表摸到。

甲状腺

甲状腺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滤泡组成。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它们是腺体的分泌细胞。泡腔有胶状物,为腺体细胞分泌的贮存物。滤泡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可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效应。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增高35%左右;而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降低15%左右。

②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使骨、骨骼肌、肝等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然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而使蛋白质,特别是骨骼肌的蛋白质大量分解,因而消瘦无力。在糖代谢方面,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糖的吸收,肝糖原分解的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总之,它加速了糖和脂肪代谢,特别是促进许多组织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氧化过程,从而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促进生长发育

主要是促进代谢过程,而使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特别对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如儿童在生长时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发育不全,智力迟钝,身体矮小,临床上称为呆小症。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状腺素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最为明显,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所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常表现为容易激动、失眠、心动过速和多汗。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有四颗,位于甲状腺两侧的后缘内,左右各两个,总重量约100毫克。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起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作用,它一方面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另一方面促进骨细胞放出磷和钙进入血液,这样提高血液中钙的含量,所以甲状旁腺的正常分泌使血液中的钙不致过低,血磷不致过高,因而使血液中钙与磷保持适宜的比例。

甲状旁腺

脑垂体

脑垂体是一个椭圆形的小体,重不足1克。位于颅底垂体窝内,借垂体柄与丘脑下部相连,分腺体部和神经部。它分泌多种激素。

脑垂体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与骨的生长有关,幼年时期如缺乏,则使长骨的生长中断,形成侏儒症;如过剩,则使全身长骨发育过盛,形成巨人症。

催乳素

催乳素可以催进乳腺增殖和乳汁生成及分泌。

促性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可促进雄、雌激素的分泌,卵泡和精子的成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的束、网状带,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该激素缺乏,将出现与阿锹森氏病相同的症状,但无皮肤色素沉着现象。

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增大,甲状腺素的生成与分泌增多。该激素缺乏,将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产生,并运输贮藏在垂体的一种激素。它作用于肾脏,促进水的重吸收,调节水的代谢。缺乏这种激素时,发生多尿,称为尿崩症。在大剂量时,它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所以又称血管加压素。

催产素

催产素与抗利尿激素相似,也由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产生。它能刺激子宫收缩,并促进乳汁排出。

其它

除上述激素外,垂体还分泌有促甲状旁腺激素,促黑激素等等。

胰岛

胰岛是散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团。仅占胰腺总体积的1%~2%。胰岛细胞主要分为五种,其中A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约25%,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分泌胰岛素。D细胞数量较少分泌生长抑素。另外还有PP细胞及D_1细胞,它们的数量均很少,PP细胞分泌胰多肽。

胰岛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它能促进全身各组织,尤其能加速肝细胞和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并且促进它们对葡萄糖的贮存和利用。肝细胞和肌细胞大量吸收葡萄糖后,一方面将其转化为糖原贮存起来,或在肝细胞内将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氧化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

胰岛素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肝细胞合成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不仅用于合成脂肪酸,而且主要使其转化成α-磷酸甘油,并与脂肪酸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内。此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缺乏时糖不能被贮存利用,不仅引起糖尿病,而且还可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出现血脂升高,动脉硬化,引起心血管系统发生严重病变。

胰岛素对于蛋白质代谢也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然后直接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它还能抑制蛋白质分解。对机体生长过程十分重要。

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基本的因素。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可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水平上升。另外,氨基酸、脂肪酸也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许多胃肠道激素以及胰高血糖素都有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作用。

胰高血糖素作用与胰岛素相反,它促进肝脏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使血糖明显升高。它还能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增多。

血糖浓度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的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升高时,则分泌减少。氨基酸则升高时也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可以由于使血糖浓度降低而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胰岛素可以直接作用于邻近的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支配胰岛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和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完全相反。即迷走神经兴奋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交感经兴奋则促进其分泌。

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肾上腺分为两部分:外周部分为皮质,占大部分;中心部为髓质,占小部分。皮质是腺垂体的一个靶腺,而髓质则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层。球状带腺细胞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与网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网状带还分泌少量性激素。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一方面促进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在肝中转变为糖原;另一方面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糖皮质激素对四肢脂肪组织分解增加,使腹、面、两肩及背部脂肪合成增加。因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服用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向心性肥胖”等体形特征。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促使蛋白质分解,使蛋白质的分解更新不能平衡,分解多于合成,造成肌肉无力。

糖皮质激素对水盐代谢也有一定作用,它主要对排除水有影响,缺乏时会出现排水困难。同时它还能增强骨髓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增加,使中性粒细胞增加,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嗜酸性粒细胞,抑制淋巴组织增生,使血中嗜酸性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在对血管反应方面既可以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降解减慢;又可以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另外还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作用。当机体遇到创伤、感染、中毒等有害刺激时,糖皮质激素还具备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的作用。由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上的种种作用和功能,已广泛用于抗炎、抗中毒、抗休克和抗过敏等治疗。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为调节水、盐代谢。在这类激素中以醛固酮作用最强,脱氧皮质酮次之。这些激素一方面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并促进钾的排泄,另一方面影响组织细胞的通透性,促使细胞内的钠和水向细胞外转移,并促进细胞外液中的钾向细胞内移动。因此,在皮质机能不足的时候,血钠、血浆量和细胞外液都减少。而血钾、细胞内钾和细胞内液量都增加。由于血浆减少,因而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循环衰竭。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可促进性成熟。少量的雄性激素对妇女的性行为甚为重要。雄性激素分泌过量时可使女性男性化。

肾上腺髓质位于肾上腺中心。分泌两种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的生物学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紧密联系,作用很广泛。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如恐惧、惊吓、焦虑、创伤或失血等情况,交感神经活动加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急剧增加。使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流加快;支气管舒张,以减少改善氧的供应;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增加营养的供给。

胸腺

胸腺是一个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在新生儿和幼儿时期胸腺发达,体积较大,性成熟以后,逐渐菱缩、退化。胸腺分为左、右两叶,不对称,成人胸腺约25~40克,色灰红,质柔软,主要位于上纵隔的前部。胸腺在胚胎期是造血器官,在成年期可造淋巴细胞、浆细胞和髓细胞。胸腺的网状上皮细胞可分泌胸腺素,它可促进具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并能抑制运动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因此,当胸腺瘤时,因胸腺素增多,可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障碍而出现重症肌无力。

胸腺发育不良

性腺

性腺主要指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

睾丸

可分泌雄性激素睾丸酮(睾酮),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性腺及其附属结构的发育以及副性征的出现,还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卵巢

卵巢可分泌卵泡素、孕酮、松弛素和女性激素。

其功能分别是:

(1) 刺激子宫内膜增生,促使子宫增厚、乳腺变大和出现女副性征等。

(2) 促进子宫上皮和子宫腺的增生,保持体内水、钠、钙的含量,并能降血糖,升高体温。

(3) 促进宫颈和耻骨联合韧带松弛,有利于分娩。

(4) 促使女性出现女性化的副性征等。

弥散神经

除上述内分泌腺外,机体许多其他器官还存在大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多种激素样物质在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Pearse(1966)根据这些内分泌细胞都能合成和分泌胺(amine),而且细胞是通过摄取胺前体(氨基酸)经脱羧后产生胺的,故将这些细胞统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 APUD细胞)。

随着APUD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许多APUD细胞不仅产生胺,而且还产生肽,有的细胞则只产生肽;并且随着APUD细胞类型和分布的不断扩展,发现神经系统内的许多神经元也合成和分泌与APUD细胞相同的胺和(或)肽类物质。因此学者们提出,将这些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称分泌性神经元,secretory neuron)和APUD细胞统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故而DNES是在APUD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它把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大调节系统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调节的和控制机体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

DNES的组成,至今已知有50多种细胞,分中枢和周围两大部分。中枢部分包括下丘脑-垂体轴的细胞和松果体细胞,如前述的下丘脑结节区和前区的弓状核、视上核、室旁核等分泌性神经元,以及腺垂体远侧部和中间部的内分泌细胞等。周围部包括分布在胃、肠、胰、呼吸道、排尿管道和生殖管道内的内分泌细胞,以及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甲状旁腺细胞、肾上腺髓质等的嗜铬细胞、交感神经节的小强荧光细胞、颈动脉体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胎盘内分泌细胞和部分心肌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等。迷些细胞产生的胺类物质如儿茶酚胺、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褪黑激素、组胺等;肽类物质种类更多,如:下丘脑的释放抑制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加压素和催产素,腺垂体的前述各种激素,以及诸多内分泌的细胞分泌的胃泌素、P物质、生长抑素、蛙皮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神经降压素、高血糖素、胰岛素、脑啡肽、血管活性肠肽、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心钠素、内皮素等。(华西医科大学 欧可群 吴良芳)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松果体和胸腺;散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比较广泛,如消化道粘膜、心、肾、肺、皮肤、胎盘等部位均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内分泌细胞;此外,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特别是下丘存在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 随着内分泌研究的发展,关于激素传递方式的认识逐步深入。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telecring);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paracrine);如果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而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autocrine)。另外,下丘脑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故称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产生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neurohormone)。神经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末梢而释放,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分泌(neurocrine)

系统疾病

概述

内分泌系统是由胚胎中胚层和内胚层发育成的细胞或细胞群(即内分泌腺体)。它们分泌微量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相结合,影响代谢过程而发挥其广泛的全身性作用。内分泌系统与由外胚层发育分化的神经系统相配合,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为了保持平衡的稳定,内分泌系统间有一套完整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和较复杂的正负反馈系统。使在外条件有不同变化时,与神经系统共同使内环境仍能保持稳定,这是维持生命和保持种族延续的必要条件。任何一种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失常所致的一种激素分泌过多或缺乏,均可引起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分类

从内分泌的功能可以知道,内分泌失调对身体的危害是极大的,使身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生殖,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人体有多种内分泌腺体,不同内分泌腺发生疾病时对人体的危害也各异。

例如胰岛发生了病变,胰岛素分泌过多就会引起低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少就会引起糖尿病。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就会出现甲亢,病人多食、消瘦、怕热、心慌。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少就出现甲减,症状正好与甲亢相反。垂体产生生长激素过少,就出现侏儒症,到成人时身高不足130厘米。如垂体功能低下,则可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出现性不发育,生长发育受阻,体力差,智力差。

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包括内分泌腺体异常,激素的分泌异常,由前激素转换异常,靶细胞对激素的反应异常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可分类如下;

一、激素缺乏性疾病

(一)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 可以因外伤,肿瘤性破坏、感染、出血、自身免疫性损害等所致,即原发性内分泌腺功能减退,下丘脑或垂体激素缺乏,表现为靶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的功能低下,即继发性内分泌腺功能减退,先天性内分泌腺体的功能低下经常为激素合成障碍,偶为合成的激素的结构异常,缺乏生物活性,例如一种罕见的糖尿病,血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但其氮基酸排列紊乱,没有生物活性。先天性激素合成障碍可以产部分性,也可以是完全性的。

(二)继发于腺体外因素所致的激素缺乏例如前激素向激素转变障碍,加快激素降解、出现拮抗性物质,如相应抗体等。

(三)激素的反应低下,在一部分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者,血激素水平正常,甚至偏高。这可能是由于出现抗受体抗体,封闭了受体,减少激素与受体结合的机会。也可能是因受体结构异常或数量减少所致。例如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显著增高,但临床甲状旁腺功能明显低下,在肾病时可能对后叶加压素不敏感,肝病时对胰高血压糖素不敏感等.

二、激素过多症候群

(一)内分泌腺体功能过高 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腺体增生或功能性腺瘤。这种功能性腺瘤(包括功能性腺瘤)均分化较好。腺体增生多因上一级腺体功能亢进所致,即所谓继发性内分泌激素过多症。

(二)异位性产生激素的肿瘤 由于肿瘤细胞能功能自主性分泌激素或有激素活性的类似化合物,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可以由单基因(ACTH,生长激素、泌乳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胃泌素、红细胞生成素等)和双基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促卵胞胞素等)异常所致。虽然多种外胚叶肿瘤细胞可以产生此类异常的生物活性物质,但主要为有摄取胺前体和脱羧作用(APUD)的细胞。多见于肺燕麦细胞癌、类癌、胸腺瘤等。

(三)医源性 在用激素或其衍生物以超过生理剂量治疗疾病时可以导致医源性激素过多综合征。

(四)靶组织敏感性高 少见,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进一些组织的儿茶酚胺受体的敏感性增高,而合并心房纤颤者经常为心脏已有异常改变者。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些自身免疫性抗体与受体结合,有类似激素的作用,最常见的如Graves病中刺激性抗体可以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较少见的有胰岛素受体抗体,可以出现类似胰岛素过多的临床表现。

(六)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激素高分泌状态,系正常的内分泌腺体受过量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刺激所致。例如伴腹水的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肾病综合症时的醛固酮增多,尿毒症时的甲状旁腺激素增多等。

三、内分泌腺体综合征

Schmidt氏综合征系2或更多腺体同时发病的功能减退的疾病,可能与免疫紊乱有关,可以包括胰岛、甲状腺、肾上腺、甲状旁腺和性腺。由于增生、腺瘤、腺癌所致呈功能亢进者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一般分为3型。MENⅠ型(Wermer综合征)包括甲状旁腺、胰岛、垂体、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功能亢进。MENⅡ型(Sipple综合征)包括嗜铬细胞瘤(可能为双侧和肾上腺外分布)、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旁腺增生。MENⅢ型,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和神经瘤等。这3型多是家族笥,病因机制不明。

四、不伴有激素紊乱的内分泌腺体疾病

包括非功能性肿瘤,癌、囊肿、炎症等。

五、一般临床狭义的内分泌疾病分类如下:

1、下丘脑病

(一)功能性

(二)器质性(肿瘤、炎症、创伤、手术、放射等引起的下丘脑综合征)。

二、垂体病

(一)腺垂体病

1.功能亢进 巨人症、肢端肥大症、高泌乳素血症及泌乳素瘤等各种症群,柯兴病及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2.功能减退 垂体性侏儒症,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二)垂体瘤

(三)神经垂体病

1.尿崩症

2.不适当的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

(四)空泡蝶鞍

三、甲状腺病

(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二)单纯性甲状腺肿(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

(三)甲状腺炎

(四)甲状腺肿瘤及结节

(五)甲状腺先天性异位、畸形。

四、甲状旁腺病

(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三)假性及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五、肾上腺病

(一)皮质疾病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1)慢性(阿狄森病及选择性醛固醇缺乏症)

(2)急性(肾小腺危象)

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1)皮质醇增多症(柯兴综合征)

(2)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

(3)肾上腺性征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4)混合型

(二)髓质疾病 嗜铬细胞瘤

六、胃肠胰岛病

(一)糖尿病

(二)胰岛素瘤(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

(三)胰高血糖素瘤

(四)胃泌素瘤(ZoIIinger-EIIison综合征)

(五)舒血管肠肽瘤(水泻、低钾、无胃酸综合征)

(六)生长抑素瘤

(七)类癌瘤及类癌综合征

七、卵巢病

(一)经前期紧张症

(二)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三)卵巢早衰

(四)多囊卵巢

(五)其他(闭经、月经失调等归入妇科内分泌病)

八、睾丸病

(一)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二)男性性早衰

九、肾脏内分泌病

(一)Batter 综合征

(二)肾素瘤

十、非内分泌肿瘤引起的异源(位)内分泌综合征

十一、多发性的内分泌病

诊断原则

完整的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下列三个方面:①功能诊断;②病理诊断(定位及定性);③病因诊断。详细的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经常可以提供有重要意义的线索,提醒医生考虑诊断或需排除内分泌疾病。为尽可能的早期诊断,争取最好的预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素浓度测定 可以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等测定体液中激素浓度,其可靠性决定地抗体的纯度和特性,收集样本的质量,如测定血中胰岛素浓度时也包括了胰岛素原,测定血C肽时,也同样包括了未解离的C肽,均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只有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的方法时才能提高分辨能力。另外也需注意区分体液中游离型(多有生物活性)激素与结合型(多无生物活性)激素,才能正确的评价测定结果。

二、激素动态观察 测定激素分泌的正常节律,如ACTH,皮质醇的昼夜波动,促黄体素和促卵胞素的月节律等。正常节律的消失多为腺体功能异常的早期表现。

三、激素调节功能检查 包括兴奋试验(检查对促激素的反应)和抑制试验(检查反馈抑制功能),在鉴别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改变,明确病理变化的性质方面有较大意义。

四、受体测定 对各种靶细胞受体的量与质的测定,如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测定,血细胞核T3受体测定等。主要用于激素水症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的病人,受体变化的节律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五、靶细胞功能检查 只有靶细胞的反应方能在临床反映内分泌腺的功能异常,所以测定靶细胞的功能可以客观的评价激素的效应。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小板钾-钠ATP酶活性明显升高,心肌等容收缩期缩短,基础代谢率升高等。

六、定位检查 主要为影像学检查,确定内分泌腺肿瘤,并早期发现癌的远位转移灶。

七、病理检查 为确定病变的性质,例如甲状腺针刺活检在确定桥本病,甲状腺癌方面有一定价值。

治疗原则

一、激素不足者应补充生理剂量的相应激素 在补充激素有困难或在补充激素的同时采取其他措施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时可以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C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可以用高钠饮食作为辅助治疗。

二、激素过多应尽可能根治 但不是每例均能做到。方法有:①手术切除导致功能亢进肿瘤或增生。②药物治疗抑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如硫脲类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溴隐停和溢乳停治疗泌乳素瘤和肢端肥大症,赛庚定治疗柯兴病。③以靶腺激素反馈抑制促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如甲状腺激素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或雄激素抑制促性腺激素等。④化学治疗不能手术的病人,如以双氯苯二氮乙烷(O,P-DDO)治疗肾上腺皮质癌,以链脲霉素治疗胰岛β细胞癌等。⑤采用某些激素调节或纠正代谢异常,如睾丸酮等同化激素治疗皮质醇增多闰中负氧平衡等。⑥放射治疗抑制其分泌功能。

三、病因治疗 例如突眼症可以用免疫控制剂治疗,肾上腺皮质结核所致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应给予抗结核治疗。

内分泌学进展

在甲状腺方面,初步认识到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eaves病),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病)等均属一种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两者可共存,也可以互相转变。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疾病中一过性的甲状腺功能正常均为疾病不同过程中的表现。在诊断方面以鼠甲状腺细胞株测定各种抗体滴度和在病程中变化趋热,对诊断、缓解程度,停药指征和复发机会的估计均很有帮助。

在糖尿病方面,主要在对合并症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许多较深入的探讨,认为糖化作用,多醇旁路代谢的相对增加,血栓素、前列腺素等异常改变为发生合并症的主要原因。也初步明确了这些因素所致的的慢性长程合并症是决定老年糖尿病人预后的关键。现在提出了许多治疗方案如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入胰岛素治疗,持续使用人工胰岛,长期大量服用潘生丁,一搏通等,均为有希望的苗头,但应为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在内分泌腺体,组织或细胞移植方面,近十年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科学探索,例如微胶囊法,抗原封闭法等胰岛移植或胰岛β细胞移植,均在实验动物中获得成功。也有人探讨移植于免疫反应弱的部位如脑室,蛛网膜腔等,也证实是有希望的,其他腺体移植也有人探索,但离实用尚远。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虽有很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首先是预防问题,糖尿病人发病率很高,而且随生活改善而日益增高,但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治疗方面也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大部分内分泌疾病缺乏根治方法,例如糖尿病现在采取的处理方法并不能完全有效的防止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慢性合并症更缺乏逆转手段,不能更好的延长病人的无病生存时间。许多基础研究成果。如各种活性多肽的生理和道理意义了缺乏深入的探讨,更谈不上临床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发病率很高的男性学疾病的诊治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国内广大地区,包括许多大城市仍为空白点,现在对国内男性学疾患的发病情况都尚缺乏了解,这些都迫切需要大批医务人员进行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