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4消费城市报告:消费创新的七种破题逻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19:00:00    

2024年,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中,3.5%的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彰显了“消费促进年”的内涵与效应。

当前经济社会局势加速演变,消费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更是城市活力与魅力的直观体现。2024年,诸多城市在消费领域大放异彩,以创新性举措,为城市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国消费市场带来了诸多启示。

2025年4月14日,第五届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此次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南方周末报社承办。

论坛上,南方周末研究院主持的年度消费创新城市评选结果揭晓:上海、成都、珠海、苏州、山西热门文旅城市(太原-大同-临汾)、阿勒泰和深圳。该评选基于各城市在消费规模、结构升级和消费供给创新举措上的表现,评选周期覆盖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

当上海在国际旅游中重塑竞争力、当深圳购物中心重构“逛公园”的定义、当苏州稻香村的碧螺春茶酥成为爆款、当临汾小西天的明代悬塑艺术在游戏IP的加持下迎来游客潮,我们正目睹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消费文明对话。

入选消费创新的标杆城市,或以创新重构范式,或以文化滋养灵魂;或让历史符号活在当下,或让当代需求融入传统。他们各自以独特的创新实践,将商贸传统与数字文明、文化基因与科技动能、本土智慧与全球视野深度融合,构建多元要素深度耦合的消费新生态。

电路板上的购物车(视觉中国/图)

上海:“来华第一站”“流量”变“留量”

2023年11月起,中国过境免签“朋友圈”扩容至54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访中国,“China Travel(中国游)”逐渐成为全球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热门搜索词条。

作为全国最大的空港口岸,上海依托辐射内外的交通枢纽和便捷的空铁联运等硬件优势,以及逐年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外国游客“来华第一站”。根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670.59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84%。其中入境游客中过夜人数占比较高,意味着海外游客在上海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旅游消费潜力较大。

“City Walk+美食”是入境游客喜欢的上海之旅模式。在上海多个热门旅游景点,如具有海派文化独特气质的人民广场、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浓缩明清两代江南园林精髓的上海豫园、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等,都能看到外籍游客的身影明显增多。这其中又以韩国、美国、日本游客的“浓度”最高。

2024年11月,中国过境免签政策辐射至韩国,“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了韩国人旅游的新热潮。位于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也成为韩国游客抵达上海后必去“打卡”的精神地标。相较之下,欧美游客则对剪纸、茶饮和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美食方面,上海的火锅店成为不少入境游客最爱体验的地方,这离不开支付的便利性。到2024年年底,上海市已经实现6.5万家商户、9万余台终端支持受理外卡支付,“外包内用”“外卡内绑”等移动支付产品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支付方式不断丰富。

2024年12月17日,我国过境免签政策再度“升级”,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的时间再次延长,入出境口岸也进一步增多,期待“China Travel”继续谱写更多的中国文旅故事。

成都:《哪吒2》驱动国产IP消费崛起

2025年春节期间,动漫电影《哪吒2》上映后连续创造多项纪录,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同时也是亚洲首部票房过百亿的影片。当《哪吒2》的东方美学画卷在银幕上徐徐展开,成都这座被烟火与诗意浸润的城市,正以其消费创新吸引众多消费者。

在成都春熙路步行街上,一栋改造后的商业建筑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这座1.2万方的楼栋里,充满了二次元角色海报、动态电子屏和主题场景。成都正在拥抱二次元,加码改造“吃谷”专区,拓展二次元品牌商家。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指出,90后、00后的消费大量集中在吃喝玩乐、旅游、音乐会、演唱会、Cosplay、二次元等服务消费。城市要去适应年轻人的需求,不管你喜不喜欢,线下空间的改造不是为了60后、70后,因为这是代际变化。

此前《成都市消费空间专项规划(2024-2035年)》在编制背景中提到,“追求体验性消费、情感价值和个人体验”成为现代消费者的主要消费诉求,可持续提供情绪价值、多元体验、“更懂人心”的消费场景成为消费者争先打卡的消费目的地。

成都是消费创新的试验场,证明了一座城市活力源于对每一份需求的尊重,以及对人的关怀。而这座巴蜀名城,正以消费为笔,书写一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珠海:迎接港澳居民“北上”消费潮

2024年,“北上”到珠海游玩度假,成为了许多港澳居民的新选择。珠海边检总站发布的数据显示,该总站2024年查验经珠海拱北、港珠澳大桥、横琴、青茂等对港对澳口岸出入境人员2.03亿人次,同比上涨22%。据珠海市统计局测算,港澳游客月均入境珠海超过36万人次,预测港澳游客在珠海的年消费额将高达约55亿元。

在珠海,为迎接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盒子商场正通过对空间的微改造、注入市集等形式重塑“逛街”体验。珠海斗门世荣万达广场采用“盒子+街区”的设计,下沉式广场、外广场空间、中心庭院构成丰富的空间组合,给游客以“留下来”的理由。

创新场景接住了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的热潮。3月6日,珠海市消委会召开了2025年“3·15”信息通报会,发布《港澳居民北上(珠海)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珠海市已成为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热门目的地,港澳居民在珠海消费的整体满意度为8.23分,消费环境和服务质量获得认可。

如今,珠海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创新政策和包容生态,书写消费升级的湾区样本。这座城市的探索,彰显了“小城市大作为”的魄力,为全国消费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珠海经验。

苏州:年轻态与“老字号”交融

苏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043.7亿元,同比增长4.8%。这意味着,苏州成为全国第七座消费“万亿之城”,也是全国地级市中唯一一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唯一”的背后,一定有其内在规律在悄然运行。

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居民以77524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江苏首位,是全国(41314元)的1.88倍。较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州人“敢买敢花”的主要原因。硬币的另一面,是苏州消费供给的优化。

具体而言,苏州消费供给的创新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从生产能力上,雄厚且高端的制造业产业,为生产反哺消费奠定了独特的基础。其二,从生产创意上,消费品牌进行年轻化潮流转型,尤以老字号品牌为代表。

“乾隆探店”“苏州园林”等自有IP伴手礼盒备受喜爱,苏州稻香村将碧螺春与苏式糕点相融合,低糖低脂、苏式国潮、传统文化、跨界合作等各种玩法层出不穷,老字号品牌由此完成了一场惊险的“时空跳跃”。

苏州现有市级以上老字号99家,其“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数量在全省均排名第一。而不断推陈出新的老字号企业,通过商贸流通、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苏州消费企业的品牌升级,从而掀起消费供给的“品质革命”。

太原 大同 临汾:跟着悟空游古建筑

2024年8月,中国首款 3A 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游戏技术结合创造出的奇幻西游世界迅速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在其36处取景地中,山西成为出镜率最高的地区,包括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悬空寺、佛光寺、临汾小西天、永乐宫等27处山西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都在游戏中得到还原。借助游戏的独特视角,一个历史底蕴厚重、风土人情淳朴和艺术魅力璀璨的山西,全方位地、立体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游戏爆火后,众多“悟空迷”被吸引至山西打卡游玩。山西迅速启动“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活动,推出3条主题线路及一条8日游“重走西游土木华章——山西古建自驾游线路”,把游戏中涉及的相对分散的山西古建连点成线,推动游客将“打卡游”变成“深度游”。旅游线路之外,“天命人集结令”“跟着悟空游山西”线下副本打卡活动、发布主题周边、网红达人山西行等系列文旅活动,也将“悟空效应”变成长效流量。

太原作为山西之行的重要节点,多条“跟着悟空游太原”的旅游线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在晋祠博物馆,游客可领取通关文牒,体验奇妙的时空穿梭之旅;在太原古县城,美陈点位的布置融合游戏人物与古典建筑,让游客拥有极致的“沉浸式”体验。以云冈石窟的精美石刻、巧夺天工的恒山悬空寺、古朴厚重的大同古城为主体,以雕塑、古建、收藏、展览等为载体,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大同同样成为山西古建打卡之旅的热门目的地。临汾隰县小西天则凭借独特的景观、热情周到的“花式宠客”跃升为现象级文旅打卡地,2024年游客量同比激增335%。

古建之外,太原还在文旅发展上另辟蹊径,瞄准“歌迷之城”这一特色IP,2024年累计举办32场演唱会,吸引了近100万观演人次。“跟着演出去旅行”这一创新消费场景,同样在释放新的市场消费潜力。

阿勒泰:一部剧解锁文旅融合“消费密码”

一部《我的阿勒泰》,让西北边境的草原成为“北上广”心中的精神氧吧。

剧中展现出阿勒泰的壮美风光和独特文化,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而神秘的土地,激发了大众前往阿勒泰旅游、感受“草原20分钟效应”的强烈愿望。

统计数据显示,阿勒泰地区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40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7.6%,实现旅游花费354亿元,同比增长29.0%。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阿勒泰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其在吸引游客和促进消费方面的巨大潜力。

此外,阿勒泰地区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被誉为“人类滑雪起源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进行“冰雪消费”。

与此同时,《我的阿勒泰》的爆火为“文旅+微短剧”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启示。阿勒泰地区积极探索“影视+文旅”的发展模式,通过与影视制作方、出版社等合作,推出同款旅游线路、举办线下活动等,进一步提升了阿勒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些具备天然景观优势的县域或地区,依托数字平台,将文旅资源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给潜在游客,吸引异地流量的关注,将存量资源转化为流量,推动特色资源“破圈”,将异地流量成功转化为本地消费的订单。

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不仅为阿勒泰带来了新的消费群体,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是消费创新的重要体现。

深圳:“公园+商业”解锁消费新场景

在公园里购物,在购物中心里逛公园。作为创新之都,在科技之外,深圳在消费领域同样走在前沿。

在消费场景创新上,深圳直接把公园“搬进”购物中心,突破了传统商场的封闭模式,将自然元素大规模融入商业空间。凭借开放式的街区设计,让商业与城市公园实现无缝对接,大幅拓展了消费者的活动范围。商场内构建的小型自然循环系统不仅调节了局部微气候,营造出舒适宜人的购物环境,还体现了深圳对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度践行。而围绕自然主题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则巧妙地将购物行为与休闲、社交及文化体验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购物的单一性。

深圳的消费创新,不仅体现在“公园+商业”的新型空间打造上,还体现在场景的拓展上。2025年3-5月新型消费季,深圳举办了超 450 场促消费活动。包含首发经济、“AI服务进商圈”等活动,给市民和游客呈现了超多好玩的文娱旅游消费项目,提供更“现代感”的服务。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

责编 戴春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