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人称为“杨哥”,是扶贫战场上雷厉风行的“女战士”;她也被称为“隆阳第一嫂”,常用一桌家常菜征服亲友的舌尖。驻村的4年里,她用脚步丈量黄泥塘村的每一寸土地;34年工作生涯,她以热忱写就“奉献”二字。她的名字叫杨学红。
一场别样的送行
对于杨学红来说,3月29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她结束了为期4年的驻村工作,同时也结束了在保山市隆阳区林草局的工作旅程,光荣退休了。
得知杨学红即将离开,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黄泥塘村的乡亲们自发地杀猪宰羊,前来为她送行,满心期待她退休以后能常回村看看。
对于黄泥塘村的父老乡亲来说,在这过去10多年间,驻村工作如同接力赛一般,队员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批接一批地为乡村发展奉献力量。这期间,驻村队员们就如同新时代的“战士”,他们扎根乡村,为村民们的致富路出谋划策,为乡村的建设不辞辛劳。他们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当驻村队员完成使命要离开时,村民们就会用这种最淳朴、最热情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感激与不舍。
在这频繁的人员更迭里,各种暖心事、感人场景虽也不少,但老百姓自发地杀猪宰羊,热热闹闹地为驻村队员送行却还是第一回。每念及此,杨学红心中都会泛起一阵感动。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情谊传承中,杨学红感受到了新时代下依旧熠熠生辉的军民鱼水情。
泥地里扎下根的女汉子
2019年底,受隆阳区林草局选派,杨学红奔赴蒲缥黄泥塘村,成为了一名肩负重任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在过去的4年多时光里,她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不断充实自己,宛如一颗深深扎根于黄泥村的种子,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难舍难分。
在蒲缥黄泥塘村,没人把杨学红当“外人”。这个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总比男同事多扛一袋化肥,深夜还在核对贫困户档案的女干部,被大家称为“杨哥”。那一声声亲切的“杨哥”,饱含着对她的认可与赞誉。
在扶贫工作中,杨学红尽心尽力,4年里,她像庄稼一样把自己“种”进黄泥,积极配合乡镇、村委以及各级各部门,将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她时刻心系困难群众,积极奔走,为他们争取生活所需;对于困难优秀学生,她更是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助力他们在学业的道路上继续前行;面对残疾人,她也给予关怀与支持,为他们的生活带去希望。她的付出与努力,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蒲缥黄泥塘村的每一个角落,得到了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充分信任与一致好评。
“隆阳第一嫂”的烟火温情
工作中的杨学红热情似火,生活中的她活泼开朗,还有一手令人叫绝的好厨艺。随便露一手,就能让兄弟姐妹大饱口福。
每当家里来客人时,杨学红就如同一位临危不乱的大将,迅速投身“厨房战场”。热菜、凉菜、下酒菜,蒸、炖、炸、煮……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她全神贯注,从食材的挑选、清洗,到调料的精准调配,再到火候的巧妙掌控,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当一桌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满餐桌,她总会热情招呼着每一位朋友,以最诚挚的态度,让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正因如此,她也获得了朋友们给她送上的“隆阳第一嫂”这一饱含敬意与喜爱的称号。
退休当天,回到家的杨学红瞬间切换成另一种“战斗模式”。朋友笑称她的厨房是“扶贫第二现场”:“连炒菜的铲子都带着雷厉风行的劲儿,但端出来的每道菜都写着温柔。”
爱的非典型方程式
在工作时,杨学红雷厉风行,在生活中,又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和丈夫老宋共同生活的30多年里,她用无尽的温柔与包容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赢得了同事、朋友和街坊四邻的好评。
清晨,阳光悄然穿过纱帘,洒在厨房,杨学红早已轻手轻脚地开始准备早餐。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满含着对家人的爱。当丈夫老宋工作压力大时,杨学红从不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以微笑回应,用温柔的话语安抚他的情绪。老宋身体欠佳的日子里,她更是不辞辛劳,每日按时提醒他服药,精心熬制营养丰富的滋补汤羹。她以一颗包容的心,守护着家庭的温暖港湾。
身为母亲,杨学红于言传身教中引领孩子成长。她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是许多人羡慕的典范。她注重言传身教,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生活技能,都以身作则。在女儿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杨学红总是耐心陪伴,与她一起探讨,引导女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闲暇时光,母女俩如同亲密无间的姐妹,一同漫步在公园的小径,分享生活中的趣事。遇到分歧时,杨学红尊重女儿的想法,以平等的姿态与之沟通,宛如挚友般坦诚相待。
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与陪伴中,杨学红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爱,将家庭经营得温馨和睦,成为家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存在。
谢幕与启程
退休仪式上,在声声鼓乐与真挚祝福中,杨学红交出了高分的人生答卷,正式开启了退休生活的新篇章。
伴随着亲友们扮成的“笨笨非洲鼓乐队”奏响欢快的乐章,杨学红笑着擦泪:“黄泥塘是我的第二故乡,但厨房才是永远的战场。”有人问她下一步计划时,杨学红表示:“先教村里妇女做电商,再给老宋研发降糖食谱——扶贫和过日子,不都是解决问题的艺术?”
从“杨哥”到“隆阳第一嫂”,从扶贫一线到家庭厨房,杨学红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更朴素的活法:不必纠结“女强人”或“贤内助”的标签,真正的力量,在于能穿着雨靴踏遍田间地头,也能系着围裙把生活熬出滋味。所谓圆满人生,不过是在每个角色里都全情投入——就像她在驻村笔记扉页上写的那样:“做颗好种子,落在哪片土,都认真长。”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杨光丽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