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潞州区:代表委员说 | 粉笔与提案——于晓丽委员的“双岗”育人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23:0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对教育关注度持续攀升的当下,政协委员在教育领域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本次,我们采访到潞州区政协委员、教育工作者于晓丽,一同聆听她对教育热点问题的深刻见解以及作为政协委员的履职故事。

“政协委员的履职不是在会场鼓掌,而是要把教育的温度,传递到每个需要的角落,最好的提案永远写在孩子们的成长里。” 政协委员于晓丽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政协委员职责的深刻理解。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于晓丽委员指出,数字化转型给老师带来了巨大挑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根粉笔”转变为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例如,学校里普及的光能电脑,彻底告别了粉笔时代,这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老师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新的趋势。“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学校是知识传授的主阵地,家庭是孩子品德和习惯养成的摇篮,社会则提供了实践和体验的广阔平台。” 于晓丽说道。

她认为老师在其中扮演着纽带的关键角色。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老师还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只有家校社三方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两会,于晓丽委员带来的提案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建议》。这一提案的背后,有着诸多令人深思的故事。她在学校设立的学生心愿墙上,看到了孩子们纯真的心愿,也从中洞察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家庭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素质培养,导致孩子的成长出现片面化的倾向。隔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孩子的教育质量,祖辈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使得孩子在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方面存在不足。此外,家长与孩子之间心理沟通的缺失,让孩子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时,无法得到有效的疏导和支持。这些问题深深触动了于晓丽委员,促使她深入调研,提出加强家庭教育的建议,呼吁社会给予家庭教育更多的重视。

于晓丽委员表示,教育工作者和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为她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作为教育工作者,她深入教育一线,了解学生和老师的实际需求;作为政协委员,她又能站在更宏观的层面,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这两种身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就像两根同时燃烧的蜡烛,一根点亮学生的未来,一根点亮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她认为,教育改革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征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协委员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他们的关注与推动,将为教育改革注入强大的动力,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需求。

访谈的最后,于晓丽委员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她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教育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她也将继续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潞州新闻)

(责任编辑:张文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