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色光-投资有道
日前,上交所下发了2025年第2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以匿名形式通报了2个现场检查案例及1个现场督导案例,研发活动相关核算问题频发。
监管通报两个IPO现场检查案例,疑由同一券商保荐
根据《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5年第2期)》,上交所以匿名形式通报了2个现场检查监管案例。据财联社报道,2起IPO由同一家券商保荐。
其中,发行人B公司存在营业收入披露不准确以及研发内控不规范、研发费用披露不准确的问题,具体涉及4项违规情形。
第一,B公司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的情况下,仅以未签订书面合同为由推迟确认收入,未能充分说明收入确认的依据,导致营业收入等财务数据的信息披露不准确。第二,在委外研发项目已完成的情况下,B公司向受托方支付金额高于受托方实际使用金额,委外研发费用核算的准确性依据不充分。第三,B公司有较多研发项目存在后期新增研发人员的情况,但未见相应报送记录或审批流程记录,未严格执行研发内控制度。第四,报告期内B公司将总经理的薪酬和股份支付费用按照50%计入研发费用,相关会计处理合理性不足。
上交所表示,B公司未能充分说明营业收入、研发费用核算的合理性,也未如实披露研发活动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上交所对B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保荐代表人、签字会计师予以通报批评,对保荐机构及申报会计师予以监管警示。
上述B公司的违规情形与上交所对大庆华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理生物)出具的纪律处分决定书内容高度相似。2024年12月,上交所对华理生物和时任董事长李波、时任总经理刘长宇、时任财务总监李恒春予以通报批评,保荐机构民生证券及两名保代、申报会计师大华所及两名签字会计师一同被罚。
根据我们前期发表的《民生证券又被点名!华理生物撤回IPO原因揭晓,收入“移花接木”》,华理生物主要从事生物表面活性剂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为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公司科创板IPO申请于2022年6月被受理,经历一轮问询后于2024年1月被终止审核,终止原因为公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和保荐人撤销保荐。
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华理生物与客户已形成固定的交易习惯并均实际执行,但相关商品通过客户验收并实际使用后,未及时进行收入确认。经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对已验收的发出商品在当年确认收入进行模拟测算,2020年营业收入应调增5312.93万元,为10797.89万元,变动比例为96.86%;2021年营业收入应调减5390.56万元,为18220.35万元,变动比例为-19.42%。
除了收入和研发方面的问题外,现场检查还发现华理生物实控人控制企业2022年4月向某公司借出180万元,工商登记显示该公司已于2021年注销,民生证券和大华所以发行人未告知其注销情况为由,未对款项具体流向及实际用途作进一步核查。
另外,华理生物生产用菌种管理部分的内控制度存在漏洞缺陷,危化品和危废处置不符合相关规定,民生证券未督促发行人在申报文件中披露、说明并予以整改。
现场督导案例亦存研发问题,IPO审核有加速之势
本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还以匿名形式通报了1个现场督导案例。
根据申报文件,发行人C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均略高于科创属性评价指标。C公司研发实验类型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用户实验,在研发和销售环节均存在用户实验。实验室研究环节领用的实验材料主要用于制备试验品,最终用于用户实验。
现场督导发现,保荐机构未充分核查研发和销售环节两类用户实验的区分情况,未充分核查研发领料的合理性与核算准确性,未充分核查研发人员认定及薪酬核算的准确性。
根据本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5年1—2月,上交所共针对3家IPO项目中发行人信息披露问题、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作出纪律处分决定5份,涉及通报批评3次、公开谴责3次、一定期限内不接受申请文件4次,涉及发行人1家次及相关责任人2人次、保荐机构2家次及相关责任人7人次、会计师事务所1家次及签字会计师2人次。
从2025年1—2月的审核概况来看,IPO方面,上交所共召开上市委会议3次,审议通过3家,注册生效3家。发行承销方面,上交所共首发上市5家,总募资额36.27亿元。再融资方面,上交所共受理11家企业的申请,其中10家为非公开发行股票,1家为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审议通过10家,注册生效14家。并购重组方面,上交所共受理2家企业的申请,召开重组委会议3次,审议通过3家,注册生效3家。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三大交易所共有8单IPO项目、8单可转债项目上会审议并通过,其中1月、2月、3月过会的IPO项目分别有1单、3单、4单,呈现加速之势。而2024年同期共有25单IPO项目、10单可转债项目上会,其中22单IPO项目、9单可转债项目通过审议。
从IPO申报数量来看,今年第一季度,上交所受理2单、深交所受理1单、北交所受理5单IPO项目,而去年同期分别为0单、0单、2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