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出炉,国内制造业企业的应对策略是“主动破局”。
为应对关税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全球化拓展来减少关税影响。
一方面,在电子产业链方面,果链龙头企业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接连发声,强调本轮关税影响有限,并指出“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另一方面,果链龙头、道通科技、华勤技术等制造企业通过建立全球供应体系,来构建动态平衡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比如,东南亚产能短期受挫,企业加速向墨西哥等低关税区域转移;也有企业在美国本地产能基础上降低风险;同时企业也在开拓CPTPP、东盟等新市场。一系列的应对组合拳,都展现出产业链的强韧性与适应力。
果链龙头称“影响有限”
关税政策出台后,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是成本真正转嫁给了谁?产业链的影响有多大?
对此,有供应链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消费电子制造业目前与大部分客户的商务条款中,关税并不是由出口商(供应链)承担,是由进口商承担。而且以供应链现有极致的利润率水平来看,这个关税压力是无法替客户去承担,加上供应链要持续经营,不可能亏本接单,那么最终只能是传导给消费者买单,或者争取政策豁免。”
这也意味着,终端厂商或承受更多压力,多家机构预计苹果要面临新增关税的成本问题,苹果也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产品价格。
对应的,国内的苹果产业链备受关注,目前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已经接连发声,都表示“对等关税”的影响有限。
4月6日晚间,立讯精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公司通过多元化客户结构、全球产能布局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和地缘不确定性的影响,“对等关税”对公司影响有限。
其次,目前具体税率、关税豁免的申报和裁决等情况还不太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中,通常与客户商定采用FOB模式(Free On Board,“离岸价”),供应链企业不需要承担关税,关税由进口商(客户)承担。
据了解,立讯精密已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墨西哥、罗马尼亚等国家与地区搭建产能基地与研发中心,就近服务客户,提升产品成本优势,也为灵活配合客户全球化生产布局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月7日,蓝思科技表示,公司已构筑起稳健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经全面评估,预计关税政策变化对整体经营影响非常有限。目前,蓝思科技在全球拥有9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国、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及多个国际办公驻点。通过从战略上拓宽全球业务版图,使自身的制造能力与全球市场动态相契合,满足国际客户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需求,有效抵御地缘风险。
同时,蓝思科技也提到了关税承担的问题,“2024年海外业务占比58%,其中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天然规避关税波动风险。针对海外组装厂的零部件供应,公司与海外客户交易采用离岸价或向客户收取运费交货到指定目的地,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这种责任分界清晰的方案,已在支持印度、越南等地整机量产中验证实效。”
全球化布局应对
除了电子产业链,家电、新能源等制造产业链也在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来降低关税影响。
道通科技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等关税”对公司影响甚微,公司已建立多维应对机制,“第一,自2024年下半年起,公司为应对潜在贸易风险而不断提高美国本土的安全库存。当前,美国库存产品可满足未来6-9个月的销售需求,公司有信心达成美国区域的年度业务目标。”
同时,道通科技也在基于本土产能来降低关税影响。道通科技指出,2023年公司已经收购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美国本土工厂,并于当年末投产,工厂主要生产符合美国相关补贴标准的新能源充电桩产品,“公司将发挥现有美国工厂产能优势,考虑将工序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部分数字维修产品转移至美国本土工厂生产,进一步降低关税影响。”
此外,道通科技还通过在低关税区域墨西哥设厂、合理调整产品价格、全球均衡发展降低美国市场占比等措施确保将关税影响降到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出海制造企业的解题思路中,全球化布局是大家的共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多家制造企业后了解到,关税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很多企业已经提前筹谋备下预案。尤其是已经有全球产业链布局的企业,有较成熟的经验协调产能,降低供应链成本。
多位海外供应链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一直在追踪关税的动态,一直在做应对的PlanB。此前不少企业借越南、泰国等东南亚枢纽去出口美国市场,现在正通过多项举措来降低关税影响。
比如,一个选择是向墨西哥等区域转移更多产能,直接在北美边境附近生产,来降低成本。除了墨西哥之外,企业也会考虑在欧洲等地区生产,大家都在同步迅速计算产业链的账单。
道通科技也告诉记者,截至4月5日,公司已初步完成墨西哥的工厂选址。根据美墨加贸易协定,墨西哥的大多数产品将“享受零关税优惠”,因此墨西哥设厂有利于把关税变动风险降到最低,通过全球供应链组合布局更有利地应对关税变化。
另一方面,一位产业链人士还告诉记者,企业也在拓展更多市场,包括CPTPP和东盟市场等。比如,英国已经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东南亚制造都可以进行支撑和供应。
华勤技术同样通过全球化布局对冲风险,在其制造 “China+VMI” 战略中,已经形成了国内核心基地和海外VMI基地的双供应体系。
“国内制造以东莞和南昌为主,海外在VMI(越南,墨西哥,印度)建立了全球化的制造布局。2024年在越南和印度已经实现了产品量产交付,墨西哥已处于并购交割阶段,整体进展顺利。鉴于当前各国关税政策变化波动较大,海外的制造基地可以实现动态平衡,海外产能的整体布局足以支撑销往美国本土的交付需求。 ”华勤技术表示。
整体而言,国内企业还在持续观察关税政策后续影响,同时继续进行全球化产业链的深入合作。出海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国内企业正以更韧性的姿态乘风破浪。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