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齐泽文 通讯员 杨焜铄 济南报道
编者按: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济南市建设工会联合会推出“匠心筑城·劳动礼赞——济南市住建系统工匠先锋五一特辑”,以笔触与镜头定格城市建设者的奋斗身影。他们是城乡建设校准毫厘的“经纬者”,是蓝图照进现实时破浪前行的“筑梦人”,以匠心勾勒泉城轮廓,用坚守浇筑城市年轮。在这个属于全体劳动者的节日,致敬每一位以双手诠释担当、用专业托举城市未来的济南住建人,愿点滴匠心汇聚成河,愿工匠精神发扬光大,让“济南建造”在时代大潮中激荡出更铿锵的足音。
肖衡:绿色智慧领航,践行双碳使命
肖衡,不仅是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工作室的掌舵人,还是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更是济南市第十二届党代表。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荣誉等身,“全国劳动模范”“济南工匠”等诸多个人及团队奖项见证着他的辉煌成就。
自2001年投身工作,肖衡便扎根建设一线。他怀揣着强烈的创新意识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以身作则,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当下“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中,他积极响应国家及行业号召,将绿色施工、智慧建造、BIM技术运用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面对参建工程中的重重难题,他凭借科技创新这把“利剑”,一路披荆斩棘。
在他的努力下,所参与建设的工程项目成绩斐然。多项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等国家级大奖,还创造了八十余项国家级、省市级成果。肖衡以实际行动,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在探索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已然成为业内备受瞩目的拔尖专业技术人才,为绿色智慧建造树立了标杆。
鲁凯:基建攻坚展宏图,产学研联动助力行业转型
鲁凯,作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基础设施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默默耕耘,成绩斐然。他以“基建创新”为画笔,精心勾勒着齐鲁大地的交通新画卷,先后荣获“济南工匠”“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自2011年起,鲁凯深度参与山东省内多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他带领技术团队不断追求卓越,潜心开展技术研发。多年来,他收获授权专利189项、国家级协/学会科技奖24项,还荣获全国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创新奖特等奖。在他的努力下,参与的项目更是成功获得詹天佑奖、鲁班奖、李春奖、华夏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众多国家级工程奖项。
在基建领域,大型施工难、绿色建造难等问题犹如“卡脖子”难题,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面对这些挑战,鲁凯勇挑重担,牵头攻克多项科研课题。在郑济高铁项目中,他带领团队成功运用万吨级双T构同步转体技术,实现八局首座独立施工转体“零误差”空中合龙;针对公路改扩建项目,他研发的新型桩板式桥台结构、多跨桥梁整体同步快速调坡顶升等关键施工技术,为300多公里的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他创新提出的工业固废煤矸石路基填筑方案,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微创新大赛一等奖。
作为济南工匠,鲁凯深知人才对于创新的重要性。他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牵头成立博士工作站,与各方共同研发“浅埋大跨度偏压隧道上跨既有高铁隧道绿色施工关键技术”“预制装配式桥梁构造体系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成果,这些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深耕工程领域14载,鲁凯凭借匠心创造了突出的业绩,用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在齐鲁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基建人的创新篇章。
龚飞:扎根一线展匠心,专利成果筑就品质工程
龚飞,从一名普通的施工员成长为行业标杆,他用十九年的时光精心雕琢建筑品质。如今,他担任山东三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并荣获2024年度“济南工匠”的荣誉称号。
2006年,龚飞踏上工作岗位后,便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他将“品质为命脉”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心对待每一个项目。他负责施工的清雅居公租房项目,不仅是民生工程的典范,更荣获了“鲁班奖”等诸多荣誉。在他的带领下,项目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100%,还先后斩获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打造出了让百姓放心的安居工程。
龚飞深知,传统工艺的痛点往往就是创新的起点。因此,他时刻保持着研发进取的心态,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工作中,他先后荣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省级工法3项,参编地方标准1项,6次获得国家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奖。
龚飞的成长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三箭集团“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在这种“匠心文化”的滋养下,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在三箭集团脱颖而出。龚飞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普通施工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他用心追求精确,用力铸就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房海波:研发智能装备,引领低碳建筑潮流
房海波,作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建筑机电与装饰产业化技术负责人,长期专注于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在产品化、产业化的探索道路上,他聚焦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及体制创新,展现出深厚的专业造诣。
在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方面,房海波成绩卓著。他带领团队完成铝合金门窗打胶生产线技改升级,上线行业首条全自动门窗打胶生产线,大幅提升工效;牵头升级幕墙铝型材切割生产线,实现国内首次应用具备自适应能力的柔性切割模块化单元。此外,他带领团队突破装配式建筑多项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部品部件,并研发出20余款智能建造装备,推行新型劳务施工模式,实现成果转化1.45亿元。
作为行业专家,房海波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引领。他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华夏奖等10项省部级奖励,主参编13项标准,授权30项发明专利,还荣获“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济南工匠”等多项荣誉。他用行动引领着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成为行业内的杰出典范。
韩麦金:BIM赋能促发展,绿色工艺优化施工全链条
韩麦金,山东平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项目部经理,也是“济南工匠”荣誉的获得者。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他用29年的坚守,深刻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1996年,他从基层施工员做起,白天在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夜晚则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知识。通过不懈努力,他逐步考取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和高级工程师资质,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在山东大学护理学院教学综合楼项目中,韩麦金带领团队运用“砼二次投料裹浆法”新工艺,科学合理地优化了施工流程。凭借这一创新举措,他们提前完成了1.26万平方米的主体建设任务。该项目不仅获评2014年度山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杯奖、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还在济南市98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
从业以来,韩麦金主持的工程始终保持100%一次验收合格率,优良品率更是达到90%以上。他主持的清雅居公租房工程更是一举斩获山东省泰山杯、优质结构杯、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多项殊荣,他个人也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建造师称号。在技术创新方面,韩麦金同样成果丰硕,他研发的“基于BIM的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及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9年,他在防雷柱筋引下线连接方式上的创新,荣获济南市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023年,他研制的新型悬吊式电缆临时支架获得国家级QC成果奖。
从“结构杯”到“鲁班奖”,韩麦金用一次次的创新实践推动着建筑业的转型升级。面对未来,他坚定地表示:“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29年的职业生涯,充分印证了他脚踏实地与技术创新并重的工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