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莞揭教育帮扶记|黄健萍:“美语融合”让学生大开眼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8:18:00    

“乡村美育不是简单的技法传授,而是要唤醒文化基因。”在普宁市大坝镇大坝小学,一名来自东莞的女教师,用美术的独特语言,在孩子的心灵播撒下“美”的种子。

2024年8月底,东坑镇多凤小学教师黄健萍跨越数百公里,踏上普宁支教之旅。她发挥自身跨学科从教经验丰富的优势,将“美术”的基因注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大开眼界。

美在中秋作品

让语文课堂开出艺术之花

当黄健萍接过大坝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任务时,她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面对崭新的校园环境和系统学习的挑战,单纯的知识灌输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这位有着二十多年班主任经验的教师,决定将“美”的基因注入语文课堂。

黄健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让每个孩子都获得适宜的艺术滋养。在讲解《端午粽》的课堂中,黄健萍以粽子宝宝赛龙舟为主线,设计了四个闯关活动,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新知识。在课堂的尾声,她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画“粽子宝宝”,将语文与美术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实践、合作探究等多方面能力。

学生作品展

“黄老师把语文课变成美术课,我们边画边记,印象特别深刻!”一名学生说。学习方面,黄健萍把学习分为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她还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方式,在班级里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经过大半年时间,课堂上开小差的学生少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多了,学生的作业也越来越工整了。

大幅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在美术课堂上,黄健萍贯彻“以美育人”理念,推行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半年的耐心辅导,学生的绘画水平明显提升,艺术视野也大幅拓宽。

黄健萍发现,学校的美术教育比较薄弱,学校兴趣班也比较少。为此,她组织成立了美术社团。为了让乡村的孩子们接触更多形式的美术课堂,创作更多创意作品,黄健萍自费购买各种美术用品,引进各类教学资源。在黄健萍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得以尽情地在美术世界中探索,发挥出无穷的想象力,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在孩子们手中诞生。

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

今年2月,黄健萍成功举办了全校“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作业”主题画展,学生们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其中有四年级的语文拓展作业《乡下人家》、三年级的绘画作品《青花瓷》、二年级的新年挂历等。

“美语融合”模式在多所学校推广

为了突破地域限制,打造学习共同体,黄健萍主动申请担任莞揭教师工作坊坊主。2024年12月,她主动在大坝小学上了一节语文与美术融合示范课,吸引了全校语文教师前来观摩学习。课例展示之后,她带动大坝小学的教师一起学习跨学科融合教学,了解跨学科融合带来的优势与便捷,共研新课标与新教法。

黄健萍讲解《端午粽》

截至目前,工作坊已围绕“美语融合跨学科教学”开展了多次研修,吸引了多批来自普宁和揭西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参与。借助莞揭工作坊这个平台,不少揭阳市骨干教师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关键能力上越来越“得心应手”。

莞揭黄健萍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

乡村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让孩子们在熟悉的文化土壤里扎根。黄健萍以实际行动促进莞普两地教育教学交流,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传授给普宁的教师和孩子,切实践行一位支教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如今,这种“美语融合”模式已在揭阳多所小学推广。

南方+记者 韦基礼

【作者】 韦基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