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届本科生镇海中学代表座谈会上,17名镇中毕业生及其家长代表济济一堂。
今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省内招收首批本科学生,按计算机大类招生,计划录取70人。其中,17名学生来自镇海中学。
“不得不说,镇海中学和东方理工渊源颇深。”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不由发出同样的感慨。
这所距离东方理工仅仅8公里的国内知名高中,俨然成了这所年轻高校优秀生源的最大保障和支撑之一。同一区域,一所高中和一所高校的“双向奔赴”,即将开启这段佳话的另一崭新篇章。
一
座谈会上,不少人谈及同一个名字——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捐赠人、镇海中学86届校友虞仁荣。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虞仁荣作为校友回到母校。在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他谈及创办高校的初衷是“想培养年轻人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在创业经商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宁波帮’先贤的赤诚之心,深刻认识到产业报国归根到底要靠教育、靠人才!”
“学长的情怀和格局,给不少镇中的学生很大的触动。”今年6月刚刚入职东方理工的朱文韬,同样是镇海中学2016级毕业的学生,那一年他考取了北大计算机专业,今年刚博士毕业。
镇海中学。
在他看来,镇海中学的家国情怀,耳濡目染、一以贯之。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生祠碑,抗击英军的清军统领裕谦以身殉国的“泮池”,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纪念铜雕,中国“红色女特工”朱枫烈士故居……校园内有着不少历史文物景点,处处流淌着红色基因。
在座谈会上,镇中校长吴国平特意向即将奔赴人生新阶段的学生送上三点希望——
一要传承镇中传统,坚定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信念,踏踏实实努力学习;
二要充分用好东方理工丰厚的资源,多向世界顶尖科学家学习,为国家民族作出更大贡献;
三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要急功近利,至少读到博士毕业,实现人生价值。
家国情怀、理想主义,在这个国内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当下,尤显分量和珍贵。
二
“之前也不是没有来自亲戚朋友的其他声音。毕竟这分数,报个985高校轻轻松松。”镇中学生王锴鑫家长的话,简单、实在。
作为一个多月前刚刚得到教育部正式批复的新学校,东方理工和其他国内知名高校相比,在历史积淀方面确实是短板。
不过,东方理工拿出了十足诚意和优质保障。
陆胤啸家长表示,之前带着孩子去了东方理工好多趟,包括3月学校的情况介绍会,还有校园开放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校方领导、院士专家面对面的真诚交流,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我们非常看重校方的诚意。确实,在面对面交流中鲜明地感受到校方那种要把教育搞好的强烈情怀和激情,这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陆胤啸家长说。
“创校学生”的相关物件。
学校“四创三制三化”(创知、创新、创造、创业;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个性化、国际化、数智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东方理工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先天优势。”朱文韬说,本科生一入学就有院士大咖、资深教授亲自指导、专业学习、贯通式培养,第一学年不分专业,第二学期末可根据兴趣自由探索、自由选择专业方向,“这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考了670分的王锴鑫同学,从一开始就坚定了想法,仅仅花了几分钟就填好了志愿,将东方理工放在了第一个位置。对于未来的科研求学之路,小伙子显然非常坚决。
选择,心之所向;未来,静待花开。
三
“今年是东方理工招收首届本科生,我要亲自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学生手中。”座谈会上,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创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特意佩戴上领带,以示郑重。
他表示,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眼前第一批的“创校学生”,同样是可以写入校史的“创一代”。他谨代表800多位东方理工师生员工送上诚挚祝贺,并向支持孩子选择东方理工的家长表示感谢。
“是镇海中学的支持,奠定了东方理工发展的重要一环。也请大家放心,我们将从今天开始,不负众望,一起将‘我们共同的孩子’培养成为中国发展、有世界担当的开创者、实践者。”陈十一说。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据了解,东方理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强化基础研究、聚焦前沿交叉、突出工程技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目前首批设置数理基础科学、智能制造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
对于这所高校的未来发展,学生、家长、老师纷纷投出“信任票”。
“今天刚好是儿子18周岁生日,东方理工老师特意送上蛋糕表示祝福,让我们非常感动。希望在这个师资优异的新平台,孩子能够多多锻炼提升,成为国之栋梁。”徐嘉骏父亲说。
镇中高三年级组长叶隆晓说,东方理工目前的起点非常高,相信肯定会成功,成为未来国内最好的大学之一,在国际舞台上实现更大突破。
据悉,东方理工2025级(首届)本科生,学制四年,将于2025年8月24日到学校报到。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合
编辑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