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通讯员 陈灏 郝欣
“电视新闻上,无人机一天能给几百亩地打药施肥,学了这门技术,以后当个会高科技的新农民,全村的地我都包了。”4月23日,参加许昌市建安区举办的首期无人机技能培训班后,学员孟磊高兴地说,以前在培训机构咨询过,要好几千呢,没想到在家门口免费就能学习了,并且都是“干货+硬菜”。特别是拿到植保无人机驾驶证,不仅是对自身技能的认可,更是打开了职业发展新大门的钥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数字化的到来,低空经济异常火热,相关专业人才紧缺。4月11日至21日,建安区人社局在新元街道北海龙城社区举办建安区首期无人机技能培训班。
据了解,此次培训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中青年群体为重点,为期10天,共有48名学员参加学习。培训采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模式,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培训内容涵盖无人机基础知识、模拟飞行训练、真机实操训练、航拍技巧、行业应用场景等。培训结束后,学员通过考核便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我觉得无人机驾驶很神奇,想学以致用,通过社区知道有培训,赶紧报了名。老师教得很不错,他飞固定旋翼都非常有经验。”学员曹彦杰告诉记者,经过几天的理论学习和模拟飞行后,授课老师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具体任务进行四面悬停、水平八字航线等飞行操作。学员们通过反复实操练习,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快速掌握了无人机操作要领和飞行技巧。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在农业、环保、通讯、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特点,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综合经济形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特别是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照,无人机驾驶证已成为低空经济的“敲门砖”。
“开办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是建安区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培训为支撑,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新招,这种灵活、自由的就业方式,拓宽了青年人的就业空间。”建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中心负责人张英表示,下一步,该区将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大力开展新职业技能培训,继续优化就业服务,拓宽就业空间,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开拓就业新形态、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