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坚守十年的公益凉茶摊,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管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21:5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卢思韵 通讯员 黄尹

7月18日清晨5点半,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东穆坞村,当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茶农邵建红已抵达村委会,燃起炉火,煮沸一壶又一壶开水。不久后,他挑起扁担,将满载热茶的桶子挑至东穆坞村公交站——这个他坚守了十年的公益凉茶摊,又迎来了新一天的忙碌。

一顶蓝色的遮阳棚下,三个不锈钢茶桶整齐排列,一旁铁架子上,摆着纸杯、风油精等物品,方便过往市民取用。如今,这个小摊已成为村民和外来务工者的清凉驿站。

黄尹 摄

村民说:“他一天要挑好几担,扁担挑起来很苦的,大部分人都挑不动。”每桶能装18升水,烧开3桶就需要半个多小时,而邵建红每天至少要为茶摊补充6次开水、更换茶包,汗水浸湿衣衫是常态。细心的他总会给茶桶上锁,“桶里都是滚烫的开水,公交站人多,万一碰倒了,后果不堪设想。”

茶摊用的都是邵建红自家种植的茶叶——东穆坞村主产的九曲红梅和西湖龙井。“摆茶摊成本不高,市民的认可才是最大动力,”他说,“考虑到老人和小孩的口味,茶摊每年还会推新,去年是酸梅汤,今年则新增了菊花茶。”

卢思韵 摄

时间回到2016年夏天,邵建红注意到留泗路地处偏远,沿线便利店少,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群体饮水不便,便萌生了在人流密集的东穆坞公交站设公益茶摊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留下街道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烧水的房间,还免费供应水电。从此,每年从梅雨季到三伏天结束,这个凉茶摊从未缺席。

“第一年就一个小桌一个桶,大风天连盖子都能吹跑。”邵建红一边添水一边回忆道,如今,经过改良升级的茶摊,三个不锈钢茶桶稳稳固定在铁架上,还加装了安全锁扣。

卢思韵 摄

记者留意到,短短一小时里,就有数十位市民来凉茶摊喝茶。有村民、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很多人习惯每天喝上两杯。“这个茶摊摆起来对我们受益很大的,希望邵老板以后一直做下去。”环卫工毛阿姨熟练地用自带的水杯接了杯龙井茶笑着说道。一位保安也说:“每年7月我都来喝,九曲红梅养胃,我特别喜欢,这里待久了就像自己家。”

每逢过年,邵建红都会给村里的环卫工、保安送水果,这一坚持就是三四年。“我老家河南的,来东穆坞村多年,茶摊一开我年年都来取茶喝,老板人好有爱心,每年还送爱心水果。”因东穆坞村与贵州省镇远县结对,2018年起,邵建红主动资助当地留守儿童和孤儿。

“既要自己出钱出力,又要花心思,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东穆坞村党委书记张有利说,村里也会支持邵建红把这份事业坚持下去。

黄尹 摄

今年茶摊增添了一道新风景,公益茶摊吸引了村里的孩子参与。村里的中小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自发轮流来茶摊帮忙。一位在茶摊帮忙的小志愿者表示,小时候就喝过公益茶摊的凉茶,现在长大了也想为茶摊帮帮忙。

这个夏天,邵建红主动联系上城区小营街道顾大伯传承五代的公益茶摊,送去20斤自产茶叶和三千个纸杯。“小营巷顾大伯的茶摊坚持了40多年,现在志愿者接班继续做,我也想尽点力。”邵建红说。

谈及公益凉茶摊的未来,他坚定地说道:“只要身体健康,每年都会这样持续下去。”公益不在大小,贵在持之以恒。这份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恰似他亲手冲泡的凉茶,初尝平淡,回味却绵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