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鸡融媒】
青铜匜(yí)从悠远的周代踱步而来,携着三千年前庄重的回响。在那个重视礼仪的时代,匜作为水器,在祭祀、宴飨等重大典礼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彼时,在沃盥之礼中,宾客们正襟危坐,有人持匜倾水,清水自匜中潺潺而下,洗过宾客们双手后的水,接入下方的青铜盘中,象征对宴飨的重视和对宾客的礼遇。
青铜匜,承载的不只是清澈之水,更是礼仪文化的深厚底蕴;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器具,更是礼仪制度的生动体现。如今,在青铜器之乡宝鸡,出土和馆藏的精美匜打破岁月的缄默,重现在世人眼前,引领我们回溯那被历史尘封的礼仪华章。
历史长河中的青铜匜
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其中的匜更是独具特色。1975年,岐山县京当乡(今京当镇)董家村青铜器窖藏出土了(亻朕zhèn)匜。如今,(亻朕zhèn)匜收藏于岐山县博物馆,是西周时期盥洗器的杰出代表。
(亻朕zhèn)匜
(亻朕zhèn)匜正面
岐山县博物馆馆长徐永卫介绍说,(亻朕zhèn)匜是一级文物,通高20.5厘米、腹宽17.5厘米、腹深12厘米,腹底和器盖内有铭文157字,腹、盖铭文相连,虎头羊足、平盖宽流、粗颈直口、屈舌兽面,口沿下饰窃曲纹和一道弦纹,给人以狞厉威严之感。
(亻朕zhèn)匜被誉为中国的“青铜法典”,其铭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篇诉讼判决书,内容涉及西周中晚期的法律判决等史实,对于研究西周法律史具有重大意义。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被告者“(亻朕zhèn)”胜了,并铸就了(亻朕zhèn)匜来记录这件事。
2003年,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的叔五父匜也备受瞩目。叔五父匜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其通高18.4厘米、通长36 厘米,整体呈瓢形、曲口直唇,前有宽流、流略上昂,后置龙首鋬,下有四龙首足。口沿下饰窃曲纹,腹部饰瓦楞纹,鋬上饰凹弦纹和窃曲纹。
(亻朕zhèn)匜铭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原院长陈亮介绍,叔五父匜内底铸有14字铭文“叔五父作旅匜,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从其四足和底部有很厚的烟炱(tái)可以判断,当时的贵族在天冷洗手时,不但用匜倒水,也可直接温水。这为研究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实际使用提供了珍贵线索。
说到匜的实用性,记者还了解到,1976年,扶风庄白二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了5件放置有序的青铜器,其中也有匜。根据青铜器铭文研究显示,这是一个没落贵族的窖藏,匜也改变了用途,从行沃盥礼的礼器,变成日常家用的烹饪器,甗(yǎn)、匜等铜器的周身或底部,留有一层厚厚的黑色烟炱,表明这批青铜器系当时正在使用的生活器皿。
这些出土于宝鸡的青铜匜,不仅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更因其铭文内容为研究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它们是宝鸡地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沃盥之礼的庄重演绎
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渗透于当时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匜与盘配合使用,在当时主要用于重要场合的“沃盥之礼”。
《礼记》中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描述的就是沃盥之礼的场景:宾客在行沃盥之礼时,由一位年轻人端着接水的盘,年长的人捧着装水的匜,宾客洗过手后,再给擦手的毛巾。
沃盥之礼不仅是一种清洁行为,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对自然、祖先的敬畏,以及对自身品德修养的重视。在西周的礼仪体系中,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使用匜进行沃盥之礼时,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程序。
沃盥之礼
说过了“沃盥之礼”中的匜,再来说说其中用到的盘。从考古发现来看,与匜配套使用的盘在宝鸡出土不少。例如,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史墙盘、逨盘,这四个青铜盘出土于宝鸡,尤其受到关注。
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的逨盘,记录了单(shàn)氏家族八代人辅佐西周12位周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重要史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逨盘与叔五父匜等青铜器为我们还原了西周时期沃盥之礼的庄重场景,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礼仪制度的严谨与细致。
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匜是西周青铜器文化的典型代表。记者还了解到,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匜的出土,如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多件西周至春秋时期青铜匜、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西周青铜匜、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青铜匜、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青铜匜等。它们与宝鸡出土的匜在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地域特色。
从青铜匜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文化传播范围广泛,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等政治制度,以及经济交流、人口迁徙等活动,促使西周礼仪文化得以在各地生根发芽。
从匜看西周人的命名
在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中,如叔五父匜、逨盘等,其铭文不仅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礼仪活动,还为我们揭示了西周人的命名方式。
叔五父匜
以前文提到的叔五父匜来说,“叔”在西周的称谓中,属于“伯、仲、叔、季”的排行。
陈亮在《后土吉金—青铜之乡的国宝重器》一书中介绍,出土于眉县杨家村窖藏的叔五父匜,与窖藏同出土的单五父壶的器主“单五父”以及逨盘的器主“逨”,应该是同一个人。“单”是其氏,“逨”是其名,“叔”是他的行辈,“五”是他的字。
在西周时期,人名往往与家族血缘关系、家族的期望和个人的品德修养或功绩等相关,通过名字可以明确家族成员之间的辈分和亲属关系,名字还常常与祭祀、礼仪活动相关。如,逨盘的铭文记载了单氏家族八代人辅佐西周12位周王的历史,逨作为家族的一员,其名字可能蕴含着家族对他的期望。
宝鸡出土的青铜匜,不仅以精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西周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更通过其所承载的礼仪、文化以及命名方式等信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西周礼仪文明之画卷。
这些青铜匜宛如时光的使者,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得以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魅力。(宝鸡融媒记者 麻雪)
本文来自【宝鸡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