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浪潮中,浙江省积极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蹚出了一条稳粮增收、生态友好、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近90万亩,较2023年新增10万余亩。今春以来,浙江省凭借科技赋能、政策护航,全力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提质扩面,勾画“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共富新图景。
在浙江各地,一幅稻香虾跃的共富新图景正徐徐铺展。“我们依托稻虾综合种养基地,积极推广‘稻虾轮作’模式,利用温州当地气候特点,与外省小龙虾形成错峰上市,卖出好价钱。”浙江湖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贤锋展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近年来,该公司带动温州地区20余户养殖户开展“稻虾轮作”,推广养殖面积达6000亩,带动6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精准帮扶30余户村民,实现年均增收5万元。
在“稻蛙共生”基地,机械设备在田间作业
不仅是“稻虾轮作”模式,“稻虾共生”模式也实现了高效生态有机的农业生产,使更多人尝到了甜头。
海宁市斜桥镇新农土地专业合作社每年5月开始投入澳洲淡水龙虾苗,6月种植水稻,11月底前出售成品虾并收割水稻。“‘稻虾共生’模式既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又能发展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大大提高了农田经济效益和附加值,每亩可增加净收入4200元以上。”该合作社负责人沈雄健透露,稻田中常年有水,能消灭落水昆虫,从而控制虫害,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所需的基肥,“稻虾共生”模式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稻虾轮作”模式和“稻虾共生”模式只是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浙江省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稳粮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2024年,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施总面积89.66万亩,共实现水稻总产量41.0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8.15万吨;水稻总产值14.84亿元,水产品总产值27.16亿元,增加农民收入超过20亿元。
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区域规划和产业聚集已初具规模。“2024年,我们完成了桐庐、海宁2个稻渔重点县和45家重点基地建设,确定了新一轮5个重点县和40个重点基地建设任务。”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15个稻渔重点县和208家省级重点基地。
浙江省的稻渔模式不仅依赖传统经验,更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精准管理。
湖州市长兴县一家开展“稻蛙共生”项目的农业科技公司就是积极推行农业数字化产业升级的典型例子。“目前机械化投料、消毒,数字化管理已经全面落地,现在通过远程控制机械化精准投喂,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投入,还避免了人工投喂不均等缺点,通过种养数据的云端存储分析,实现了种养产量提升。”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传意一边指着“稻蛙共养”轨道式自动化精准投饲技术装备一边介绍,“这套装备依据青蛙的形象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田块黑斑蛙存量和不同天气条件,一键启动就可实现自动行走、定位导航、自动撒料、自动加料、自动充电等操作。比传统人工综合效率提升80%以上,节省劳动力70%,降低饲料浪费5%。”
目前,桐乡市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3.57万亩。在这里,无人机的应用被大家普遍接受。万亩稻虾田里,无人机参与播种、投饲、追肥、除草、用药等环节,只要设定飞行路线,无人机便可以快速而精准地落实作业任务。桐乡市凤鸣焱焱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燕说:“现在种田养虾的也用上了高科技,一架无人机一次最多可装80千克饲料,每小时投喂面积可达15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作业的10倍。这不但让农事作业更加方便和精准,而且一亩田至少能节约200元的人工成本。”
为加速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浙江省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不仅为稻渔重点县和重点基地提供资金补助,而且在水产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等科技推广项目给予重点资助。2023年成立了第二届省稻渔综合种养专家组。同时,连续5年召开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交流会。
此外,浙江省还积极培育优质大米新品牌,引导扶持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把“稻渔共生”大米的“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理念融合到品牌宣传、包装和设计中,着力打造稻渔品牌。计划到2027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20万亩,新建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县12个,省级重点基地120个,实现亩均产出水产品100斤,稻谷1000斤(山区或特种水稻800斤),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
各市也因地制宜发布了一些扶持政策。杭州市发布相关文件明确推广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市级基地一般综合种养模式按不高于15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高标准设施“稻蛙模式”按不高于3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单个区、县(市)奖补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宁波市为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明确了“到2025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并巩固5万亩以上,实现亩均产出水产品100斤、稻谷1000斤,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的目标,同时加大规模化稻渔示范基地补助力度。
“‘稻渔共生’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今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将达到100万亩,下一步,将推动种养模式与乡村旅游、品牌农业深度融合,打造稻渔产业集聚区,培育稻渔龙头企业,推进联农带农作用更加显现,产业融合发展更加有效。
(胡月梅 张恒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