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心太累了怎么办 ?中医防治有妙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5 09:03:56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事情一多容易烦躁,工作效率也会明显下降。如果通过正常休息不能摆脱“郁郁寡欢”的状态,那可能是“心太累”了。如何解决呢?
中医经典《素问》中有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神负责主宰和协调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当心神正常,五脏六腑功能自然协调;若心神不明,疾病就会随之而出现。
同时,心也是人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要器官,但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由五脏共同完成的。人有喜、怒、思、忧、悲、恐、惊等七情,《素问》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七情活动的基础是五脏的精气血。相反,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变化。
总结来看,造成现代人“心太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突然遭遇不幸或重大变故、工作变动等,或过喜过悲等,情绪太过激动,容易损伤心神,导致心失所养。2. 肝气郁结,累及心神
长期工作压力大,使得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容易造成肝郁气滞化火。当肝火上炎,损伤津液,则累及于心。3. 脾虚生化乏源,心神气血不足
因“思伤脾”,当老人长期思虑过度、精神紧张,则易损伤脾胃。脾胃不能正常化生气血,会导致心的气血不足。4. 体内痰湿血瘀,经络不畅,损伤心神
若平日饮食不节制,会使体内产生痰湿、血瘀,造成经络气血不畅,心不得养。以上因素,皆可导致“心太累”,并进一步影响其他脏腑,可表现为疲乏、精神不佳、失眠、纳差等症状。

要治疗“心太累”,我们首先要学会辨证、辨体质。先掌握自己的病因后,再对症用“药”,自然能减轻心、肝、脾等脏器的负担。中医认为,七情与五脏相对应,“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如果情绪抑郁,可以多听欢乐的歌曲、看喜剧等。如果思虑过多,导致情绪低落,则可以多看战争片、警匪片,从而感受电影中愤怒和激昂情绪,帮助放下心中思虑。已故“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喜欢通过书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也可以寻找自己喜欢的爱好,如绘画、种花、养宠物等,以移情养性。
另外,要学会辨证掌握自己“心太累”的原因,再对症使用食疗方,而非随意服用补品或保健品。例如,肝郁气滞者,可服用玫瑰花茶、佛手茶等,以疏肝解郁;脾虚者,可以服用陈皮水、红枣粥等,以健脾益气;气血不足者,可服用莲藕猪骨汤、黄芪桂圆茶等,以补益气血。中医认为,五音与五脏相对应。根据我们自身的具体症状,可辨证采用相应的音乐来调理亏虚的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