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如何鉴定逃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7 15:40:29    

鉴定交通肇事逃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行为

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是否明知自己造成了事故,不仅要看其供述,还应从肇事当时的时间、地点、路况、行为人具备的知识、经验等方面进行客观评判。

如果行为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造成交通事故而驾驶车辆离开现场,因缺乏主观上的认识,不应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逃避刑事法律追究、民事法律追究、行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具体表现为不履行相关法定义务,如保护现场、抢救伤者、迅速报案、听候处理等,逃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定罪处刑等。

客观上是否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相关文章
2025-01-19 09:34:25
2025-01-19 01:53:18
2025-01-18 01:47:25
2025-01-18 01:34:55
2025-01-17 17: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