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是古代皇帝妃嫔的称号,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以下是关于贵妃的详细解释:
贵妃这一称号始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时期,最初位比相国,与贵嫔、贵人并称为三夫人。
在唐宋时期,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封号,与淑妃、德妃、贤妃并称四夫人,品级为正一品。
明朝时,虽然宫中有多个妃子封号,但贵妃仍是最高级别的封号之一。
清朝时期,贵妃是后宫第三等封号,位于皇后和皇贵妃之下。
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始设贵妃,地位次于皇后。
隋唐以后,贵妃这一称号被多代皇帝沿用,地位有所尊卑变化,但整体上仍属于高级妾室。
唐玄宗时期,贵妃地位极高,其中杨贵妃最为著名。
明成化年间,明宪宗在贵妃之上另设皇贵妃,使贵妃的地位下降一等。
清朝继续沿用贵妃这一称号,但其地位已不如前朝。
贵妃不仅在皇宫中享有尊贵地位,有时也用于封赏功臣或皇族成员的妻子,如渤海称王之妻也被称为贵妃。
综上所述,贵妃是古代皇帝妾室中的高级封号,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总体上属于非常尊贵的妃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