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签定合同有哪些风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5:11:58    

签定合同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风险

合同内容必须与法律规定相一致,且不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这些规定可能导致合同从一开始就无效。

程序风险

合同形式不够完备,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者隐藏着法律风险。合同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法规或双方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主体资格风险

与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或没有合法授权的主体订立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效力待定。例如,未成年人订立超出其年龄、智力范围的大额买卖合同,此类合同的效力便存在瑕疵。

条款不明确或不完整风险

合同内容的不明确、不完整容易引发双方的理解分歧与履行争议。例如,在一份房屋租赁合同中,若仅约定“租金每年一付”,却未明确付款的具体时间、方式以及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就可能产生诸多问题。

权利义务失衡风险

合同条款过于偏向一方,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影响合同公平性与可执行性。过分强调一方权利而忽略义务或者剥夺对方权利、加重对方义务的合同要么得不到对方签署,要么会被对方以“显失公平”为由向法院主张撤销。

变更与调整机制缺失风险

缺乏灵活应对工程变更、成本调整等情形的条款,导致合同难以适应实际情况变化。

信用与资质问题风险

合同双方(尤其是承包商)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专业资质等不符合要求,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沟通与合作障碍风险

双方沟通不畅,合作意愿不强,可能导致工程实施中的误解与冲突。

外部环境风险

国家法律、行业标准、环保政策等调整,可能增加工程成本或限制工程实施。市场波动,如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的不确定性,影响工程预算与盈利。

代理行为瑕疵风险

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或法定代表人签字不真实、存在代签行为,或无授权委托书等,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产生其他法律纠纷。

履约能力不足风险

注册资本低于合同标的额、实际生产能力明显不能满足合同要求、资产负债率高、曾有违约行为等情况,可能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

合同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风险

相关文章
2025-01-22 20:47:16
2025-01-22 00: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