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检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检查:
确认死亡征象,如呼吸、心跳停止,神经系统对刺激无反应。
检查尸冷、尸僵和尸斑的情况。
确认角膜混浊及其程度。
检查尸体是否腐败。
体表检查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发育、营养状况等一般信息。
检查体表特征如伤痕、畸形、缺陷、出血、分泌物、呕吐物等。
检查皮肤、皮下组织、头颈部、胸腹部、外生殖器、肛门、肢体等的具体情况。
按照一定的顺序剖开体腔,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逐一检查腹腔、胸腔、盆腔内的脏器,包括其位置、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
检查有无损伤、病变或异常,特别关注心脏、冠状动脉、脑等重要器官的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如硅藻检验(用于判断溺水死亡)、细菌学检查(用于判断传染病等)。
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如血液、尿液、组织和细胞等,以帮助确定死因和死亡方式。
尸体的状态(位置和现场的关系)。
与尸体有关的血痕、呕吐物、凶器、粪尿、坐垫、家具等的位置。
缢死时的绳索、垫脚物等的状态。
姿势(处于仰卧、俯卧还是侧卧等)。
各关节的尸僵程度。
身长的测量。
衣着(衣着是否合体、整齐,有无破绽)。
全身皮肤的颜色(前面、后面都检查)。
直肠内温度的测定。
遗便、排尿,精液、睾丸情况,有无出血等。
性别的鉴别及年龄的推断。
营养状况及发育情况(有无浮肿、消瘦、显著的肥胖)。
尸斑的位置、色调浓淡、压迫褪色的程度、有无转移尸斑。
头部毛发的情况,有无附着物。
面部的颜色,有无淤血、浮肿。
眼球、睑结膜的颜色,有无充血,有无出血点,及其大小、数目等。
角膜透明还是混浊,瞳孔的大小、形状。
鼻有无骨折、出血及其程度。
口唇的颜色,口腔粘膜的颜色,有无出血点或出血及其程度。
牙齿、舌的状态(位于齿列的前、后方,以及牙齿的咬合怎样)。
耳的颜色,外耳道有无出血及出血多少。
颈部的所见(有无索沟、扼痕、颈椎脱臼等)。
胸腹部的所见(有无骨折、腹部膨隆的程度、妊娠斑)。
上肢、下肢的所见(有无骨折、脱臼)。
腰背、臀部的所见(有无骨折)。
文身、手术瘢痕以及其他疤痕、皮肤病等。
病理医师用病理解剖学的方法检查体表的表现和改变。
取出死者的脏器,用肉眼观察各脏器有无病理改变。
用病理组织学方法,把病变组织制成切片,加以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病变的组织学改变。
根据尸检发现的病变,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材料可探讨该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及死因等,最后作出尸检病理诊断。
对尸体进行毒物检测,如抽取心血、胃内容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含有毒物。
在尸检前,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以确定死亡现场、尸体位置、可能的凶器等信息,以及记录现场状况和收集可能有用的物证。
尸检的目的是确定死因和死亡方式,揭示疾病、遗传缺陷、毒品或酒精中毒等问题,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外伤或暴力行为。尸检还可以提供医学研究和教育方面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和病理生理学。